中美教育十个最大的差异
一、为谁而学:
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,让学生自己考虑想学什么,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、灵活、开心。中国教育事先给学生确定了学什么、何时学、怎么学,学生习惯于应付,学得被动、教条、无奈。
二、育人目标:
美国不大重视“基础知识”的学习,而极其看重学生“创造力”的培养,要趁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。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“双基”,重在反复练“基本功”,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。结果是,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,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。因而不少世界500强企业不愿接收中国人,在他们看来,中国教育是在造就知识的奴仆,而不是在“育人”。
三、教材难度:
美国的教材十分浅显,也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,特别是数学,虽然导致许多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,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,看了令人可笑;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、创新能力的培养。中国的教材一味强调夯实基础,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完,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“人才”。
四、课堂教学:
美国教育善于给学生以启发,课堂上鼓励自由发言,目的是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。中国教育善于教给孩子一个结论,课堂上要举手发言,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。中国的课堂讲纪律,美国的课堂讲人权;中国学生如对教师的结论提出不同意见会受到批评,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会受到表扬。
五、考试制度:
美国考试目的在于让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,以利今后的发展,考试经常开卷,学生一周内交卷即可。中国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淘汰,单人单桌,主监副监严防紧守。
六、成绩评价:
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,老师只给家长看自家孩子的成绩单,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。在中国,学校会公布各班成绩,行政部门会公布各校成绩,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,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优分率和升学率;中国学生从读书开始就背上沉重的分数负担长达12年之久,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。
七、上课时间:
美国学生每年只用1000个小时左右上课,上学时间短、课业负担少,下午往往不排课,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,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。中国学生一年中有8个多月在上课,每天在校时间往往超过10个小时,课程排得满满的紧紧的。
八、师生关系:
美国人不承认权威,美国教授也没什么权威可言,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学生一起聊天,与学生是要好的朋友关系。中国教育讲权威,教师总是对的,高高在上,保持威严,不苟言笑。
九、班级人数:
美国规定每班人数不得超过30人,31个就属于违反教育法,美国人看重诚信,不敢越雷池半步。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,但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,许多学校班级人数都大大超出了规定。
十、课余生活:
美国让学生接触社会的方式非常多,他们认为生活即教育。美国的课外活动由学生自发参与,经费也由大家共同出资、共同寻求赞助。比如,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,一次8美元,还会为别人演奏等等,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。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,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。中国学生一般没机会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,有些社会实践只是搞搞形式而已。
评论